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忘却尘世的追逐 抱守诗的灵性 诗的矜傲 诗的飘逸
 
首页友情论坛Latest images搜索注册登录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Aaua11
新诗歌理论创作
天地诗心 纯诗歌论坛 感谢您的飘来与赐言 感谢您一起与我们重创诗歌理论 有意可以给yhchzfm留言或信息

1917--1978 第一代诗歌

1978--1999 第二代诗歌

21世纪 第三代诗歌

荣誉坛主 铁树

 

总坛主

 

坛主

 

管理员

 

特邀论家

 

创办人     叶惠成

 

(请将博客地址

发给yhchzfm

 谢谢)

最新主题
» 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等等 欢迎您的赐言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7:57 pm 由 yhchzfm

» 自由诗属于哪一个体裁?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9:45 am 由 yhchzfm

»  T.S.艾略特:空心人 ---绿豆 译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9:39 am 由 yhchzfm

» 我们以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的信念感谢您的加入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五 八月 30, 2013 8:42 am 由 yhchzfm

» 传统与个人才能 •艾略特 卞之琳译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9:53 am 由 yhchzfm

» 第三极神性写作 理论简要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9:09 am 由 yhchzfm

» “第三条道路写作” 理论简要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53 am 由 yhchzfm

» “民间写作” 理论简要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51 am 由 yhchzfm

» 非非主义 (红色写作)理论简要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41 am 由 yhchzfm

» 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37 am 由 yhchzfm

» 专 栏 说 明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一 八月 26, 2013 7:41 pm 由 yhchzfm

» 天 地 诗 心 广招人才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日 八月 25, 2013 10:22 am 由 yhchzfm

» 第十五章 回归人的世界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8 am 由 yhchzfm

» 第十四章 担当即照亮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7 am 由 yhchzfm

» 第十三章 论诗人的勇气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6 am 由 yhchzfm

» 第十二章 论诗歌中的力量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5 am 由 yhchzfm

» 第十一章 诗歌及其世界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4 am 由 yhchzfm

» 第十章 写作的内在动力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3 am 由 yhchzfm

» 第九章 论天才的不存在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2 am 由 yhchzfm

»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1 am 由 yhchzfm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向下 
作者留言
yhchzfm
Admin
Admin
yhchzfm


帖子数 : 73
积分 : 258
注册日期 : 13-08-05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Empty
帖子主题: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1 am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孔子的美学具有伦理学的特点,他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曾思考了感情与理性、个体与社会、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问题。①对于孔子来说,原始社会的朴素和粗砺;奴隶社会的残暴和血
腥是他的社会背景,他企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建立一套“仁”的哲学,因此,他的“感情”
、“理性”、“个体”、“社会”、甚至“人”和“自然”都与我们当代有着不同内涵和认
识差距。对于不同时代,这三对关系有着不同的伦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的内容。“感情和理
性”的问题在当代的中国诗歌写作中没有太多的异议,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却是最根本
的问题,它在中国形成了“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的两个可笑阵营,各执一端熙熙攘攘
,把这一对统一关系的问题当成了势不两立的两个问题。
本章的目的在于论述“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统一”和“人类与自然的
统一”三个问题。统一就是要求诗人必须看到“灵魂”、“肉体”、“个体”、“人类整体
”、“人类”和“自然”的存在,这时代是破碎、矛盾的时代,它不是和谐的,它的和谐需
要我们去建造。这三大统一既是在破碎时代诗人依靠梦理的力量重新印证人的存在的参照系
,也是诗人对完整性渴望的必然指向。任何一对关系的缺失,都会导致完整性的破碎。只要
诗人不愿在这个时代随波逐流,只要诗人对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和秩序”保持着信任,这三
对关系便必须成为他诗歌实践的方向;他必须在这破碎的大地上重新言说完整,重新找到人
类生存的希望——那不灭的诗意。我们这种坚持,就像米沃什对在二次大战中被德国某些人
称为“世界肛门”的波南写下“轻柔的诗歌”的意义:“生命不喜欢死亡,只要有可能,躯
体就会站在死亡的对立面,坚持心脏的收放、传布血液的温暖。在恐惧之中写下的轻柔的诗
歌宣示了其向生的愿望。他们是躯体对于毁灭的反抗。它们是歌曲或符咒,能够用以暂时驱
除恐惧,唤起安宁——一种文明的安宁,或者相当于幼稚的和平。它们给我们以安慰,使我
们懂得发生在这“世界肛门”之地的事不会长久,而安宁将会长久——这一点完全不能肯定
。”①

一、灵魂与肉体的统一

从未有一个时代与我们的时代一样深深感到灵魂和肉体的分离,灵魂部分散发得十分稀薄,
只有一个肉体在被物质和欲望通知的世界上游走。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灵魂是产生于神学的学说中,并不真正存在。事实上,一个人的存在正是
依靠灵魂和肉体的结合,才有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当灵魂消失之后,肉体便只是一堆炭水
化合物。电影《第七封印》中的安东尼•布洛克面对要夺去他生命的死神时说:“我的肉体
怕,但我不怕。”后者的“我”就是灵魂,它是意志、判断力和智慧的总称。但当整个灵魂
都听任于肉体的欲望和原始动力的话,灵魂被肉体吞噬,消失掉了,人便物化为能产生和使
用工具的动物。
“灵魂”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①宗教所信居于人的躯体内主宰躯体的精神体。这种
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及各器官的功能,并且受到梦中景
象的影响,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寓于身体之中而在
人死之时就离开身体的被称为“灵魂”的精神体在活动。②心灵。如:灵魂深处。③比喻起
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灵魂”一词的概念,既不是古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西那阿维森
纳的使“作为植物和动物的形体的存在之所以得到成就”的灵魂,②也不是神学中能够离
开肉体而存在,并有转世可能的灵魂;我们更愿意在马克思的物质性和实践性的范畴内理解
灵魂,这灵魂,就是马克思哲学所说的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的世界,是人的头脑
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灵魂不是独
立于肉体的存在物,但它经过实践,产生了道德伦理、价值判断等独立于肉体的意志,我们
所指的灵魂就是这一部分。正如一个患了厌食症的姑娘一样,她的肉体拒绝任何进食,但假
如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的话,纵使吃下便呕吐,她也会强逼自己吞食食物,因为她知道这
是生命所系。这种强逼自己吞食的意志,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于厌食的肉体的灵魂。
我们所认识的灵魂,除了它在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外,我们还欣赏它的必死性,就像肉体一样
,作为个体的存在,它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无论它是伟大还是卑贱。但正因为这种必死性
,使不断完善的灵魂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意义,它的存在便使它超越了神学上轮回的功利意
义,使一切受苦、磨难和牺牲都不是为了来世,而是为了一种被中国人称为“求道”的行为

在我们生存的时代,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大地上,全球化进程在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和文
化一体化的大潮下不断向前推进,它已变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它作为一种符合各国
利益的力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虽然有像挪威的农民曾经螳臂挡车地拒绝了一阵,最终还
是被纳入了欧盟。阿拉伯民族的确对当前全球化保持着极大的警惕,但他们的抵抗可能还是
避免不了土塌瓦解的命运。达尔文的规律有它不可改变的力量。各国的合作不仅实现了西方
一位经济学家的梦想,商品踏出边境,士兵不踏出边境的和平可能。世界贸易使物质和技术
得到迅猛的发展。人类基因谱图的绘出、太空的开发等等——它使人活在器械和技术的世界
里。
我并不是末日的叹息者,而是意义的发现者。物质世界的疯狂扩展是人类改变不了的命运,
但在这个世界里,我希望能看到不遗余力的抵抗的思想和注定要失败的抵抗者的命运。灵魂
和肉体的统一,就是在这个世界里,既是肉体身不由己地被现实世俗的欲望和秩序拖扯着前
行的命运,又是灵魂依靠梦想的力量使个体以至人类整体的物质化和技术化过程慢下来,并
产生自我反省、自我抵制的力量。从生物体的发展规律看,快速成长、发展就是在快速走向
灭亡的过程,这一规律是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的。因此,人类在二十世纪至今后一段时间,
这种物质世界的高速发展,既是值得那些利益获得者欢呼的事情,也不谛是一声响亮的警告
。调查显示,一个美国人一日所消耗的能源是一个原始部落一年消耗的能源的总和;地球现
有的石油储藏量,如果按现在的消耗速度,已只能维持几十年时间。
这些警告,都在要求人类必须在欲望加速度发展的轨道上停一停,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灵
魂和肉体的统一就是在面对肉体置身的这个世界的欲望和秩序面前,把梦想置入这个世界中
,参与到现实的活动中。
以东荡子《黄金是最轻的物质》一诗为例,我们来探讨灵魂梦想的场所与肉体现实—
—肉体的寄生地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仅仅听任现实的秩序——我们在日常之中早已
无所不在地被现实的秩序——它的道德、价值观和物质空间——所支配;如果我们想印证我
们还活着,作为人还存在着,我们便有必要抵抗现实的制度。如果我们想看到灵魂在现实
或物质所通知的肉体之外存在着,就必须在日常规范之外,确认“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和秩
序”在我们身上依然存在。只有灵魂还存在,才能印证人的完整性还存在着。

时代的价值在变 把我带到天上
随云朵升上去 降下来 左右飘忽
我是浪漫的 但我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黄金是最轻的物质 充满污垢
它只在空中运转 当要沉落
它只能躲到山后 或一头扎进海里
而脚手架野蛮地架在欲望的上边 它暴力
的交易 便泥泞里追逐的小鹿停下脚步
它受惊而失神的意志打开的窗口 望那
美丽南国被水泥毁掉的芭蕉林
先是干旱 后来多了雨水 洪水漫淹
飞翔真是天堂之物 或是水上的泡沫
我是浪漫 我梦中的天堂在变

“黄金是最轻的物质”是对现实的价值和秩序的彻底颠覆,因为诗人已看到被“黄金”这种
物质所通知的现实世界因过分执着去追求物质的享受所导致的灾难,诗人以他自身的价值否
定了现实价值,并以此保持世界的完整。现实的暴力——以金钱、利益为惟一尺度,以寸土
必争的姿态——毫无疑问已毁掉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天堂”,肉身置身其中,不由得随
它摇摆,“升上去”或“降下来”,但灵魂,那对永恒价值——人类宁静、和谐生活的梦想
——的确认,使诗歌世界抵制住被现实裹挟而去的命运。

二、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统一

本节实际上要讨论的问题是多元背景下的梦想问题。我们清楚,多元化的生存方式对于当前
人类来说,是一个曾经久久祈盼的远景。霸权、王权和所谓的“强者”、“得势者”、“仗
势者”曾把人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他们为所欲为的养蓄场,今天,所有人——包括“弱势者”
、平民和一些愿意付出人格代价的自私自利者、自扫门前雪的旁观者——都有了选择自我肯
定的生活的权利。这是值得欢呼的生存方式,虽然我们同时清楚这种生存方式为那些得过且
过、自私自利和鼠目寸光的人找到了籍口。他们有了理论的利牙对付人类投身于永恒事业的
要求,它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短期行为,导致灵魂被利益所收买,丧失一些最根本的人类价
值,最终萎缩成一个可以被任意揉捏的欲望工具。
人们从来不问人究竟是什么,每天只是习惯于在求生存的物链上奔波劳碌,白天把自己交给
公司的业务交往或工厂的流水生产线,晚上把疲乏的身心安顿在电视机前的沙发里或在酒吧
疯狂的音乐和酒精里忘记时间擦过肌肤的疼痛和遗忘的深渊。《罗马书》第八章二十至二十
二节曾表达了一个意思:受造之物活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
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
直叹息劳苦,直到今日。这的确是人类体验到的自己的命运,体验到的生活之苦。因此,更
多人不愿意去思考那缥缈的永恒之物,得过且过,一切——包括肉体、尊严和生之价值——
随时间无声无息地消逝。
如果在一个物产丰富、人类和平共处的环境,我们对于人们如此生活好像没有太多可以厚非
的,只要他们愿意这样选择并承担它虚妄的后果。但对于那些求道者,对于那些听见永恒声
音的人,对于那些写下文字的人——如果那些人真正体验到文字是有生命之物,而不是可以
随意装拆的工具——必须在世俗之外建立另一套指向存在而不是遗忘的价值。只有它能使人
在虚无和有限中看见永恒和无限。B•帕斯卡在《人的意义和不幸》中曾谈论过人在虚无中
存在着无限的可能:

就无限而言为虚无,就虚无而言为一切,人是介于虚无和一切之间的中间物。由于体验终极
之途渺茫,对于他来说,事物的结局和起源为讳莫如深的奥秘:他看不见来处的空虚和吞噬
他的无限。除了感受事物的中间表象,处于永远绝望之中的他,既不知自己的起源又不知自
己的归宿,当怎么办呢万事皆起源于虚无并送往无限。谁将追随此惊人的步伐奇迹的创
造者懂得。此外别无他人有此神通。

人就是介于虚无和一切之间的“中间物”。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容易听任于虚无,当虚无
侵蚀了心灵,世间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便只是一些短暂之物,或获取利益的手段、工具。
但对于“奇迹的创造者”来说,他们更关注于无限,清楚在一切“中间之物”中清理出美、
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并担当他们因此寻求而必然要相逢的苦难和牺牲。
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统一,就是要求“奇迹的创造者”们虽然置身于他们无法逃脱的“中间物
”之中,但却必须担当起对人类永恒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的责任,把个人从柴米油盐的求
生存的日常生活链上脱身出来,不要只顾管着个人的、家庭的与团体的利益,得失的恩怨,
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高的层面上注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不惜牺牲日常的利益。当然,在
善良的愿望范围内,我们希望两者兼顾,但事实上,前者常常让我们堕入短暂和畏缩之举的
泥潭中。如果我们因为怯懦和软弱屈服于短暂之举,便必须怀着卑歉和内疚去生活,卑歉和
内疚能拯救我们,是它把我们带离了麻木、堕落和无是无非的境地,是它使我们见清了黑暗
,使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并能体验被那源于“存在之诗”人性的光照亮的一
刻,那沐浴全身的喜悦。完整性的人也正是从这卑歉和内疚中走出来,随着他们力量的增长
,他们变得具有勇气去战胜自身的怯懦和生命中的黑暗。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来说,的确有非常多的诗歌加入了与短暂之物结伴而行的行列,他们不相
信永恒之物,或他们只看到“中间之物”的短暂性和平庸性一面,并把它们当成了世界的全
部。这一短视行为,使他们不能真正看到“黑暗之物”,也见不到“光明之物”,麻木、欲
望和一切以此为籍口的理由瞎掉了他们的眼睛,蒙蔽了他们的心灵。对于个别具有些微历史
视野的人,他们把这当成了对抗曾经在我们生活中被强权利用的理想,殊不知他们对抗的理
想并非理想本身,他们也最终因沉溺于短暂之物而使他们的诗歌堕入短暂之物。
对于“奇迹的创造者”来说,无论他们如何历尽沧桑,并无数次地被现实欺骗,但他们永远
相信有一种梦想的光芒不灭,在一切“中间之物”中存在着永恒性和神圣性的一面,他们以
此为食粮。在任何时代,他们并不与表象之物对抗,他们只是在全力以赴地说出梦想中的世
界,虽然他们时时不得不以对抗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所做的,只是在尽力言说着“存在之诗
”,并最终把对这一切的坚持、执行当成了个人的快乐和悲伤的根源。只有这样,他才能做
到把自己个人的生命中的一切与人类整体的梦想结合起来。能够这样做的,正如B•帕斯卡
所有说的,只有“奇迹的创造者懂得。此外别无他人有此神通。”不相信者只能置身于不相
信的世界中。
诗人黑大春的《诗人生平》一诗的“我”和“祖国”的关系,正好说明了“个体”和“人类
整体”之间的关系。

一块黄金把我绊倒在贫穷之中
圆明园
在我对祖国的爱中
有你一部分
正如巨大的石雕上
那残缺的花纹

在这首诗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祖国”的全部——不仅是那些被夸为“进步潮流”之类的建
设和“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还应包括那些停留在历史深处的伤疼,它就像一个无法痊愈
的伤口——但这一切,都包括在诗人的爱之中,就像爱一块石雕就必须爱它上面残缺的花纹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立足于“贫穷”,即立足于完整事物的伤疼处——被八国联军
烧毁、被***政权断送的圆明园;被时间或天然所伤的裂纹,诗人从这里,言说着他对整体
祖国的爱。诗人所立足的“贫穷”,立足于圆明园,圆明园就是他的整体,他曾经在这
里住过很长的时间,他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并对那废墟满怀着感情。他借着对圆明园的爱
言说了他对祖国的爱,他也因爱而埋下了对祖国苦难的反思的种子,他使那些一味唱着赞唱
的人露出了轻浮和对“伤口”无视的野蛮。

三、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当我们谈论人类与自然之时,自然已离我们远去了。人的无限创造力和破坏力已使自然破碎
不堪,无论是耶和华还是造化所创造的自然都不再存在了。难怪卢梭会发出这样的叹息:“
大自然向我提供一幅和谐和融洽的图像,人所呈现的景象却是混乱和困惑自然要素之中充
满谐调,而人类却在杂乱无章中生活”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是他们惟一的栖息之地,只有
自然才能提供他们呼吸、饮食、生殖的地方,他们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基
础的破坏,因此,人类必须学会如何与自然相处。
自然曾经是什么样子肯定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热带雨林被乱砍乱伐的惨状;不是一座座
城市在山野和平原间拔地而起;不是江河、海洋受到污染;不是大气层漏洞百出;不是地下
的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采集。庄子曾描写道:“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
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①诗人描写道:

愉快的黄金时代,最初善良的馈赠,
哦,上天把你如此及时地移开
不是因为年轻的世界在永恒的春日中繁荣
亦非没有刺骨的北风摧残花朵;
不是因为谷粒自愿覆盖淡黄的原野,
亦非浓浓的奶和蜜在流动;
不是因为没有凶狠的狮子恐吓软弱的牧场
亦非迷途的羔羊在狼窝里安睡;
不,因为人不把阔绰当作幸福,
财富是他的生计所需、忧愁中还少黄金
大自然的学生,你们还知道黄金时代
诗人的王国虽不充满神奇的华丽;
谁衡量虚荣的表面光采,
美德曾何时变艰辛为乐趣、变贫困为幸福
命运在此未曾许诺你们在这里找到腾配河谷,
你们享受的云彩,因霜和射线而沉重;
漫长的冬日缩短了春季后期的星期,
永不消溶的冰环抱着冰凉的山谷;
而你们礼貌的价值改善了这一切,
对环境的忌妒扩展了你们的幸福。
……
选自哈勒尔②《愉快的黄金时代》

哈勒尔所描写的“黄金时代”也就是庄子所指的“混芒”时代,一切事物都按其自然规律行使着自己的责任、承担着自己的命运,天地间不需要道理、是非、仁义、礼乐。这一切存在了非常漫长的时间,但基本上都是在人类未被“知”所唤醒的时候,虽然庄子曾说“人虽有知,无所用之”,但其实那时人类只是意识初开,但已开始想尽办法去满足饱暖之需了,因此不是不用,而是所知甚少,用得甚少。也正因为人类的所知甚少,才使保存于自然的一切秩序毫发无伤。
但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知之甚多”之后,自然就倍受蹂躏。人类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以破坏自然或说征服自然为目的,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成为万物之灵,才能富有主动性地生活下去。但在蛮荒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但当人类的欲望被调动起来后,便身不由己地被它的惯性挟带着向前冲。L•克拉格斯在《人和地球》中描述道:

人与地球之间的内在联系断了,原始的风光之歌也消失若干世纪。虽然不是永远。同样的铁轨、电报机线和高压电线以其明快的直线性切割了森林和山峦的轮廊,无论在此地,或是在印度、埃及、澳大利亚和美洲,都不例外;类似的灰色高层公寓鳞次栉比,知识分子就在那里展开造福于人的活动;无论这里或别处,地区都“合并”了,这就是说,分割成矩形或正方形的块块、沟渠填平了,把灌木丛剃光,被芦苇所围的池塘已干涸……

现在我们正置身在克拉格斯所说的“人与地球之间的内在联系断了”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不再是在自然中去发现诗意,不再像唐宋之前的诗人们一样去聆听自然的声音,从那些条理清晰的事物关联中捕捉美的精灵,如王维;也不再像早期的凯尔特人一样生于自然,死于自然,在自然中搜寻、观察各种从最大到最小的现象,展示一个纷繁的自然世界。而必须通过更复杂的道路,才能接通与自然的联系。
G•贝恩曾在《表现世界》一书探讨艺术家的创作目标,他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根本就不再有自然状态,这已无法更改,无论伊叶塔尔①的祈求,或回到祖母那里去,或***母亲王国,以致把葛莱卿②捧在尼采之上,都无济于事。处于自然状态的人是古生物学和博物馆中的。……他的目标,可能仅不过是过渡,无论如何他生存的任务不再是天然的自然,而是加工的自然,想象中的自然,风格化的自然——艺术。”
天然的自然已不再存在,但自然曾呈现给人类的和谐和合规律却依然诱惑着我们,这也就是在自然破碎不堪的今天,人类依然一直在从事着修补和想象自然的原因。自然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永远是人类存在的基础。
人类与自然的统一就是要求诗歌在自然与人类一起遭受破碎挤迫的时代,依然必须聆听来自自然远古的声音,那超越了一般的是否、苦乐、正邪的判断,那合规律的和谐的律令。这律令需要的是那宁静的心灵的倾听,肉体是听不见的;而且它需要穿越时间的隧道,需要拨开现实的迷障,才能见彻真相,就像清泉隐藏于腐叶和厚土下面。
以色列诗人阿吉•米斯赫尔《转身到萨福中憩息》是人置身于自然中获得和谐、宁静之感的一例:

闪烁的群星下
我们懒懒地躺在凉凉的石头上
咬着苹果
将荣誉献给所有
来到我们大腿间休息的
亲爱的人

我们细细谈论着爱情
谈论着让我们变得贪得无厌的生活
谈论着那棵树
那可是座绿色的喷泉

她美丽的头紧挨着我的头
她的卷发落在我的发中

她在笑
我在笑
我们的咯咯笑声溜进了
葡萄树
葡萄树的芬芳
在我们身上缠绕

“谈论着让我们变得贪得无厌的生活”一句很重要,它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置身的是现代,是给一种极大的动力推着、身不由己往前走的现代,而不是萨福的古希腊。而就在此时,我们也能体验到古希腊萨福们所体验的自然中的美,但我们必须学会放下,把“贪得无厌的生活”放下,我们才能重返自然的怀抱——重返自然是有条件的,对于现代来说。
但要返回是十分艰难的,想当然的返回是自欺欺人。我们很多诗人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审视,破碎之心是回不去的。美国诗人罗伯特•费洛斯特在自然中汲取了诗歌的营养,他沉缅于自然的启示中。《雪夜林边停留》一诗可谓是人类回归自然艰难的象征,他写道:

树林可爱、黑暗又幽深。
但我还有诺言要去履行,
还要走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还要走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在这个“黑暗又幽深”的雪夜,那友人的温暖的房子是诱人的,诗人在他的林子旁停留,只是在缅怀他们曾有过的惬意的时光,他也渴望留下来,但此时他无法留下,他有诺言要去践行,就像诗歌必须与人类一起去解决时代的问题一样,只有解决了,他才能真正留下。诗人在诗中提出了履行诺言和留下的愿望之间的矛盾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也为以后留下提供了空间诺言践行之后——人依然回到诗意的生活中,回到自然中。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yhch.huashanlunjian.net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 天地诗心 :: 名人论诗-
转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