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忘却尘世的追逐 抱守诗的灵性 诗的矜傲 诗的飘逸
 
首页友情论坛Latest images搜索注册登录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Aaua11
新诗歌理论创作
天地诗心 纯诗歌论坛 感谢您的飘来与赐言 感谢您一起与我们重创诗歌理论 有意可以给yhchzfm留言或信息

1917--1978 第一代诗歌

1978--1999 第二代诗歌

21世纪 第三代诗歌

荣誉坛主 铁树

 

总坛主

 

坛主

 

管理员

 

特邀论家

 

创办人     叶惠成

 

(请将博客地址

发给yhchzfm

 谢谢)

最新主题
» 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等等 欢迎您的赐言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7:57 pm 由 yhchzfm

» 自由诗属于哪一个体裁?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9:45 am 由 yhchzfm

»  T.S.艾略特:空心人 ---绿豆 译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1, 2013 9:39 am 由 yhchzfm

» 我们以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的信念感谢您的加入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五 八月 30, 2013 8:42 am 由 yhchzfm

» 传统与个人才能 •艾略特 卞之琳译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9:53 am 由 yhchzfm

» 第三极神性写作 理论简要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9:09 am 由 yhchzfm

» “第三条道路写作” 理论简要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53 am 由 yhchzfm

» “民间写作” 理论简要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51 am 由 yhchzfm

» 非非主义 (红色写作)理论简要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41 am 由 yhchzfm

» 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二 八月 27, 2013 8:37 am 由 yhchzfm

» 专 栏 说 明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一 八月 26, 2013 7:41 pm 由 yhchzfm

» 天 地 诗 心 广招人才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日 八月 25, 2013 10:22 am 由 yhchzfm

» 第十五章 回归人的世界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8 am 由 yhchzfm

» 第十四章 担当即照亮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7 am 由 yhchzfm

» 第十三章 论诗人的勇气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6 am 由 yhchzfm

» 第十二章 论诗歌中的力量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5 am 由 yhchzfm

» 第十一章 诗歌及其世界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4 am 由 yhchzfm

» 第十章 写作的内在动力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3 am 由 yhchzfm

» 第九章 论天才的不存在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2 am 由 yhchzfm

» 第八章 当代背景下的三大统一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1 am 由 yhchzfm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向下 
作者留言
yhchzfm
Admin
Admin
yhchzfm


帖子数 : 73
积分 : 258
注册日期 : 13-08-05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Empty
帖子主题: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24, 2013 10:20 am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我十分欣赏我的朋友们的一段类似宣言的话:“达到那足以用自己独立的心灵火焰去映亮世
界那晦暗、盲目、疯狂、堕落的黑暗精神。无论这虚无与死亡之网多么巨大、绵密、森淼,
我们永远坚信人类文明希望的光芒人类心灵中的诗性之光将是我们最终的信仰在人类未
来的文明中,诗的空间有多大,人类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①毫无疑问,他们已意识到这
个世界的贫乏性和破碎性,他们希望通过诗歌的写作——借助诗性之光来突破“黑暗精神”
的封闭,达到对人类精神的拯救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镜》
同仁对诗歌写作中精神层面的执着,而不是技巧或其它雕虫小技的东西;唯有诗性——那焕
发出人性和神圣性光芒的精神——才是他们所寻求的。因为他们清楚,世界的拯救不是依靠
技术或疯狂的欲望,而是依靠诗性之光来照耀、拯救,使人类的生存道路能挣脱越走越小的
局促状态,使人类能在更宽阔的范围内有多种可选择的生存空间。
本文的目的在研究人类的精神空间和与之相对应的美的层面。美是有等级的,就像个人的精
神空间有大小之分。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发展中的城市,对于青年人来说要谋一个好的职位
是较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青年人面临着被炒鱿鱼的可能,其中一个忧心忡忡,惶惶
不可终日,仿佛这一切是他的命运所系,失去了这个职位,便不知如何生活似的;另一个却
坦然面对,这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可能有更高的追求在***着他,因此他无所谓失去眼前这
一切,包括令人羡慕的职业。这就是因为精神空间的差别导致了人们对相同的人生境况所采
取的不同态度。是后者的人生态度保证了人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越走越宽阔,前者会因
为害怕失去而产生了妥协,甚至出卖,这就是阿克顿所称谓的“弱者的一碗浓汤”的悲剧。
因此,我们研究人类的精神空间、美,便是在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它告诉我们活着不仅仅
只有怕,而且要有勇气,要敢于与平庸决绝,向因谬误、偏见和人性弱点所造成的黑暗挑战
,并承担源于宇宙法则的悖论性黑暗,生命才不至于陷入茫茫的绝望和麻痹之中,才能有豁
然开朗的可能。
我们把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相对应的美分成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坚定、宽阔、没有障碍的层
面,它里面有大智慧、大怜悯,它在美的层面中是最高的,所有的写作都在向这个高度眺望
。但在艺术史中,一般只有诗歌和音乐常驻于这个高度,这跟它们在艺术形式上的直接性和
抒情性有关。第二层面是坚持的层面,这里面有勇气的品质。它是一切伟大艺术的开始,叙
事艺术,包括小说、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多为这个层面上的写作,因为这些艺术必然要通
过揭示生存真相来完成对第一个层面的眺望,因此它们皆体现一种坚持、对黑暗不断抗争的
品质。第三层面是温情、平庸的层面,它表现为一种日常的情感欲望,诉说的是一个被物质
和利益通知的个体对于个人的得失的喜悦或忧郁,它包括一切流行文化、工艺技术、插花艺
术和黄色读物等等,它装饰着我们的房间和作为心灵的安慰剂塞满无聊的时间。第四层面是
叛逆的层面,里面有离经背道的行为,但它是对庸俗化世界的反抗,它可能能豁然开朗,达
到第二层的境界,《在路上》、《豪叫》、《小偷日记》是这方面的代表。
下面我们对各层面进行论述。

一、坚定、宽阔、没有障碍的层面

在诸神遁走,大自然满目疮痍,人被极度异化的破碎时代,人的完整性追求成为怀着希望的
艺术家寻求的方向。何以安慰何以拯救只有关于完整性的梦想才能把人带离这现实的泥
潭,使人获得开拓“生存空间”的勇气,使人能在一个由梦想建造起来的新世界自由地呼吸
、行走。这梦想,可以用孟子的“浩然之气”来概括,它可以接通与一切遁走的神明和遭受
破坏之前的自然的联系;这梦想,把人类2500年来所成就的文明集纳于一身,在一个诗人的
心灵上迸发出浓烈的火光,并以此照亮诗歌,照亮世界。对于当代诗人来说,这是一个漫长
的“养”的过程、锻造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有的心灵与这个时代一样都是破碎的。正
如那些不负责的年青写作者,才刚刚开始写作便叫嚷着“天才”,这个时代所有的天才都是
技术天才,没有心灵的天才,也没有诗歌的天才,因为诗歌是关于心灵的事业。锻造,使心
灵渐趋完整,只有经过艰苦卓绝、漫漫无期的锻造,才能挽留住被异化的车轮猛烈地挟带而
去的人类宿命般的心灵,使它重新焕发出人性的光辉,使人回到人,使人能抗拒被不断肢解
和工具化的命运,重回到大地和天空,聆听更隐秘、更和谐的声音。
在坚定的、开阔的、没有障碍的层面上写作就是对隐秘的、和谐的人类生存可能的坚信。正
如从荷马到歌德、席勒,人类的世界正处于开拓的时代,他们的作品就像人类的各项伟大的
事业一样,志在展现人类精神空间的广度和深度:荷马史诗的大悲悯;但丁的天堂和地狱所
包容的褒奖和惩戒;歌德的关于撒旦和天使对人生的影响等等,无不在一个非常开阔的层面
思考着人类精神生存界面的种种可能,并且它们以极大的体积容量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在这
个破碎的时代,这个层面的写作就是做到了对人类种种不幸、苦难的无畏和对于自然法则施
加给人类的种种悖论性黑暗的承担,毫无畏惧、坚定不移地去投身于一个区别于现实的更美
好、更广阔的世界由梦想所建造起来的世界。这是一种大海的境界,它既有人的气息,
又具有容纳百川的胸襟。在这个世界里,看不到怯懦、畏惧和任何无可奈何的东西,它就像
一个被一束来自天堂的光所照亮的世界,所有的黑暗、肮脏、缩头缩脑的勾当都没有容身之
处。诗人在这里彻底展示他的神圣性和人性的一面,他周围被光芒笼罩着。我们知道,在我
们的世俗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短处,无不被贪欲、胆怯、虚荣所左右着,但在这里,这一切
不再存在,诗人变得勇气百倍,他无视世俗,甚至命运的任何命令、规章制度,他就是自己
光辉的君王,他用光芒建造了房子、树木、道路、高山和大海,这光芒是神性和人性的化身。在这里,他们建造了一个具有超越性思维和沉溺于日常生活的人无法触摸的世界;这世界
你可以理解为它不存在,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于那些具有超越性、怀着梦想的心灵的合唱之中
,你从他们的和声部分能够真真切切感觉到它存在于那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它不是虚
幻的,它与现实——在你被唤醒的时候——的确是相通的,它能强有力地改造现实。
1956年,因其抒情诗“为崇高的心灵和纯净的艺术树立了一个典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西班牙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他在对“虚无的存在”的研究中,通过永恒与瞬间、博大与渺小的并置,接通了梦想与现实的联系。从他的《音乐》一诗,我们能体验一种经瞬间
的照亮接通“疯狂的永生”的境界:

突然间,喷泉
从裂开的胸膛迸出,
***之流冲决
黑暗——犹如裸女
敞开阳台之窗,
向星空哭泣,渴望
那无名之死——
这将是她疯狂的永生——

并且永远不再复归,
——裸女,或泉水——
留在我们中而又迸出,
既真实而又虚无,
她是如此不可拦阻。

“音乐”、“喷泉”、“裸女”的生命力量十分巨大,是瞬间的美付予了她们这种力量;这
力量能冲决一切黑暗,她“既真实而又虚无”,但“不可拦阻”。这世界、这力量是现实所
没有的,习惯于在世俗求生存的人们也是无法发现的,他们沉溺于自己胆怯的日常生活上,
胆怯和麻木像一块巨大的黑布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音乐》一诗所展现的世界,黑暗已不再
存在——那使世界不断缩小和异化的畏惧、迟疑、麻木不仁被“***之流冲决”,世界呈现
出敞亮、没有障碍的样子,清澈、***、美——一切已被唤醒,并且变得不可阻挡。这就是
希梅内斯创造的世界——开阔、敞亮,没有一丝阴影。
对于伟大的诗人来说,因为他们的心深怀着人类不灭的希望,因此这个宽阔、坚定的世界是
他们孜孜以求的。无论在叶芝、内莉•莱奥妮•萨克斯、切斯瓦夫•米沃什还是奥克塔维奥
•帕斯的诗中,都可以发现对这个世界的追寻;虽然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个性和遭遇,使
他们创造世界的过程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但他们的世界有着共同的广度和深度,正如西默斯
•希尼在评价叶芝的诗歌时概括的一种信念,这是所有伟大诗人所共同拥有的:他们“高扬
了这样的信念:在我们自身的存在中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的更伟大的力量和秩序。”希尼在
这里道出了这个层面的密秘,那就是创造一个不被现实遮蔽、左右的新世界,它具有不被日
常规范所通知的“更伟大的力量和秩序”。
这种“力量和秩序”如何产生呢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力量和秩序”是权力、利益以及
弱小者的反抗所统率的,前者常常占主导地位,后者的影响力也不能小觑。它或者反抗,为
了“翻身解放”夺回被前者侵占的位置,或者因为有一碗粥吃便参与到遗忘和破坏的行列,
这就使世界在混乱中一刻不停地滑向溃败边缘。但在诗歌的世界,那种“更伟大的力量和秩
序”是依靠责任、勇气和人类经过不断挫败所获得的智慧建造起来。智利诗人马勃罗•聂鲁
达是这样形成他的坚定的世界的。

为了在大地上重新创造光明,
我已和真理融为一体。

我愿成为一个普通人,像一株禾苗,——
我没有把斗争回避。

但在这里,我同我所爱的在一起,
同我曾失去的孤独在一起。

我没有休息,同这些岩石并肩站在一起,
在我的沉默中,大海动荡不息。
《再也没有什么了》

我们可以借助题目《再也没有什么了》了解聂鲁达如何从“在意”、“计较”的普通人心态
中进入一个宽阔、坚定的世界。在他未与“真理”结合之前——未与“所爱”、“曾失去的
孤独”、“岩石”在一起之前——他可能像所有世人一样为一些虚无的事物——包括荣誉、
地位、物欲——所左右,使自己变得缩头缩脑、左右旁顾,但当他与这些朴素的事物在一起
之后,他在“沉默”里逐渐坚定起来,动荡不息的大海更使他的坚定显得不可动摇。聂鲁达
是依靠舍弃、与朴素的事物结合以获得把“斗争”继续进行下去的力量,这一点与里尔克写
于1922年至1926年的法文诗《果园》第一首有些相似,里尔克是以疑问的方式达到对这个神
秘、坚定的世界的触摸:“今夜我的心/使天使们歌唱、回忆……/为深深的沉默所诱惑,
/一种声音,几乎不属于我。//起身决定/一去不复返;/温柔与无畏,/怎样融为一体
”里尔克的“温柔与无畏”触动了这境界。在一个世俗世界,这两者的结合是十分困难的
,当我们“温柔地”爱着一些人事时,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无畏”便不再存在
;只有在爱并敢于舍去的时候,这两者才能结合,因此,里尔克会这种认为“一种声音,几
乎不属于我”,这种“声音”,便是爱的声音。但事实上,里尔克在这里已超越那种患得患
失的爱,在一个更开阔的领域与爱同在。这时,按他的理解,这心灵已与天使一起,已能与
天使一起沟通、一起回忆。与里尔克一样,聂鲁达所重新结合的“所爱”、“孤独”已不是
原来的样子,他也与原来不一样,他不再畏惧,并能亲切地享受与孤独相伴所产生的勇气。
是诗人成长起来的勇气和对黑暗的无视,使诗人获得了打开这个坚定、宽阔、没有障碍的世
界的能力。他们在这里自由地呼吸、歌唱,他们在这里实现人类每个个体都是自己的君王的
梦想,并且建立了使人类能够和平相处,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基石。

二、坚持的层面

在破碎时代,伟大的诗人不会仅沉溺于自己创造的被真理和绝美之光照亮的世界,他们与所
有具有必死性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畏惧,是这种有限性使他们落在这块破碎的大地上,与所
有人一起去经受苦难、痛苦,甚至绝望的折磨。正因为他是他们中的一员,因此他们所有的
短处——包括贪欲、虚荣和怯懦,还有那些至今还无法回避的疾病、战争、灾难——都被他
继承着,他深知他的梦想根基必须建筑在这里,他必须扎根于这块已破碎的土地上,这块没
有老子的“大道”,没有魏晋的竹林和盛唐的月光的土地上,他必须对强权、商业秩序和工
具化进行不懈的抗争,才能获得歌唱的资格;他必须与他爱恨交加的同代人一起去面对他们
的命运,只有这样,他的诗歌才能富有活力,获得生命;他只有一往无前地追逐那被不断磨
灭的人性,恢复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光辉,无论他的同代人需不需要,无论他是否会被视作
自作多情,他的诗歌才能在人类日渐工具化的命运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而
不至于与现实一同下坠。这种坚持起到了防护堤的作用,它保证了人类的基本精神在黑暗来
临的时候,不至于因人类的胆怯和过分贪生的欲望而丧失。
回想起现代诗人的面孔,就会觉得那些自称为“后现代诗人”正在放弃自己的责任,沉溺于
不断工具化的个体欲望之中。后现代哲学可能是社会学的哲学,但绝不是文学或美的哲学,
它扼杀了人类的梦想,它把人流放到一个随波逐流的无是无非境地。①当人类失去梦想的力
量之后,只会被自己破碎的欲望拖向堕落的深渊。
在一个还有强权、不平和异化的世界,诗人在现实扮演的角色就会永远是马克思勾勒的那一
种类型,无论是在政治活动上,还是在大众的习惯趣味上,他们永远是一个异端,随时端着
刺枪准备对任何庞然大物以迎头一击。马克思是这样描述他们的:“随着无产阶级密谋家组
织的建立就产生了分工的必要。密谋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密谋家conspirateursd'ioc
casion,即参与密谋,同时兼做其他工作的工人,他们仅仅参加集会和时刻准备听候领导
人的命令到达集合地点;一类是职业密谋家,他们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密谋活动上,并以此为
生。”②诗人应该是以前者的角色存在的,他们一方面只顾埋头写作,只有写作才是他终生
的事业,但另一方面,他们由于对现实的关注,他们的良知、对尊严的渴求便促使他们必然
要对现实投入热情,因此,他们时常又要从写作的文字堆里抽身出来,投身针对庞然大物的
密谋家行列。虽然他们活动的场所可能已不是小酒馆或由石头垒起的街头,他们可能是在媒
体的版面上或者甚至只在自己的客厅的沙发里。他们不可能只身前往非洲的索马里或海湾地
区的伊拉克,他们可能参与到千百万人的只在头脑中的密谋,或者在网络上旗帜鲜明且不失
偏激地表达思想。但假如2003年他在中国,他就有必要在非典时期把自己投入到医院或街头
,帮助人们建立起信心,虽然有时候他的意愿与他不喜爱的政府想法相同。诗人作为密谋家
与马克思描写的藏身于小酒馆的密谋家是不同的,他们没有阵营的,他可能来自工人或农民
队伍,也可能来自具有与资产阶级性质相同的富裕家庭,他只有为自己内心的安宁而行动。
但任何幻想家对现实的过份要求都会迟早破产。在这个破碎时代,诗人在现实中的职责就是
时刻保持战斗的恣势,他的敌人可能是他自身的怯懦、麻痹和厌厌欲睡,或者是他的政府、
商业利益、大众趣味和自然灾难,甚至来自外国的霸权主义,诗人时刻处在他自找的敌人的
包围圈中。是这一切构成了诗人眼睹的生存真相——它可以命名为黑暗。诗人在现实的职责
就是去除或承担黑暗对生命产生的阻碍,使生命在黑暗的背景下看到活着的希望和存在的光
芒。这一点与职业革命家为他的阶级“抛头颅、洒热血”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职责在伟大的小说家身上体现得最为强烈,当然诗歌也不例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
中喊出的那句话:你尽管可以把他打败,但你永远不可能把他打倒……毫无疑问是这一层面
伟大的艺术精神的注脚。圣地阿哥好不容易战胜了一条大鲨鱼,把它缚在船弦边准备拖回家
时,却遇到群鲨的攻击,他不得不用疲惫的双手、用简陋的桨棹去对付那凶残的鲨群;他的
猎物终于在血盆大口中颗粒无收,但他没有被这倒霉的命运压垮,他还是挺了过来。从美学
角度,海明威在圣地阿哥身上显示了一种勇气、一种坚持的品质,命运就像那鲨鱼群一样残
酷,一次又一次地向他冲击,企图把他打垮,但他没有低头,拼尽了全力,也拯救了自己。
在我们还未形成传统的新诗领域,在一些诗人的诗歌中也偶尔出现过这种品质的作品,如食
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亲热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这首诗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拨动了中国人的心弦,这是因为“文革”的非人性政治运动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冷酷的荒漠,而在这首诗中,一个懵懂的就要出远门的青年人流露出对
母亲及他生活的北京的热爱,外冷社会环境内热诗中的精神确实振荡了当时中国人
的心。对于没有中国经验的人来说,它仅是一首表现孩子对母爱和出生地之爱的抒情诗,但
正是这种爱贯穿于所有伟大的作品中。
伟大的诗人都是美好事物的赞颂者。两性之间美好的感情,特别是那些诞生于苦难之中的爱
情;被贫困和暴力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弱者的忍耐和反抗——它们可能是将来带来更巨大动
荡的因素,但此时可以暂且不管;也可能是一种抉择时刻的迷惘或对麻木状态的生存的疼痛
这是活着的标志。这些人具有睁开眼睛的能力,他们有挑战——宽容一点说是因为人类
的局限性所导致的所有灾难的勇气,他们在战斗中叹息、欢呼,直至宁静;当宁静到来的时
候,也许他们就有能力接通与第一层面的联系,因为这些诗人是“信”的诗人,他们是人类
良知、尊严、爱的传递者和创造者。
以色列诗人内森•扎克的《把树上长的一切都交给我》可以说是这一层面诗人内心成熟和勇
敢的典型:

把树上长的一切都交给我,不要有半点遗失,
把丢掉树上长的一切的权力同时也交给我。
风在夏天的黑夜中留下模糊的足迹,
黑夜却既没有留下足迹也没有留下身影。
把我曾经拥有,现已失去的形体还给我吧,
给我一只比觅到的一切还敏锐的眼睛,
给我一只比看到的一切还得力的手。
让我继承你,但不收受
任何拿到便失却的东西。
授权我毫无畏惧地走近,直走向
我本无意看到的东西。

走向“我本无意看到的东西”便是诗人为这世界所承担的职责——那苦难和喜悦,失却和得
到——所有生命必须经受的命运诗人都必须承担起来,只有这样,他才能“大其心”,才能
“养浩然之气”。这一切,源于诗人对人类美好生活的信任,是他们秉持这一梦想去作为现
实的参照物,以此去抗争现实无所不在的黑暗,并获得坚持的美学品质。诗人借以坚持而不
是受到同化的可能就是保持梦想不被磨灭、遮蔽和消除,那就必须依靠责任、勇气和智慧来
抗拒。扎克渴望获得“树上长的一切”和“丢掉树上长的一切”的权力正是保持责任、勇气
和智慧的愿望所在。

三、温情、平庸的层面

后现代主义者在欢呼,“差异、绝对的差异,是后现代性的律令,差异搅乱了一切等级制,
搅毁了一切的支配与屈从,搅毁了一切的霸权与反霸权,搅毁了一切的绝对性与同一性。”
①如果从生活角度,“绝对的差异”无可非厚,只要你愿意承担终有一死的生活,任何选择
都可成立;它的确强有力地摧毁霸权、制度和过多道德规范的日常压束力;它为多元化生活
开拓了一条丰富多彩的道路,只要人类能在“性本善”的基础上秉持“可欲者为善”,人类
还是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这也是我们在社会学层面肯定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原因。但我们
必须看到,是多元化和对终极真理的否认,使时代陷入了一个无是无非的平庸局面,它为平
庸和欲望生活找到了籍口。后现代主义者摧毁了真理的殿堂,他们更相信一种无序的状态,
这好像是历史留给他们的惟一教训,就像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人,事实蛇还是蛇草
绳还是草绳。但他们已不信草绳了:“真理总是被污染、被权力和欲望所污染,真理因而是
即刻、暂时和瞬间的。这样,真理就失去了古典意义上的真理性,它见风使舵,任人支使,
听命于时势,听命于权力,听命于具体的环境,最终,真理总是和利益结合,它是利益的托
词、借口,它不再是亘古不变的教条、法则,不再是无往不胜的指南,不再是确定无疑的信
念。”②真理的草绳被等同于利益、权力之蛇束之高阁,甚至怕跟它有些微沾染了。就像我
对当代中国诗歌和社会的批评一样,我认为是大众远离了诗歌,而不是诗歌远离了大众,因
此优秀的诗人无必要俯就大众的趣味和好爱,无必要成为他们的麦当劳或时装秀,真理同样
在原来的地方,并不因为某些人、某些集团的篡夺、篡改和沾染就不复存在;它的存在正是
对那些必然要被消灭的篡夺、篡改和沾染的最有力打击。真理不会因为外部的伤害就因此消
失,它存在于有能力抵抗任何外部规范的心灵中。
但毫无疑问,后现代理念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结出了艺术和美学的恶果。后现
代理念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大众”,它为大众生活找到了一个方向,但文学、艺术归根到底
不是为大众,它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结出的一个果实,它传递人类文明的火种,所有杰出的艺
术家都是“文明的孩子”,而不是大众之子。我们曾看见过文学、艺术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和
他们的生活中汲取了养份,是他们以及其它各社会各阶层养育了艺术广义这朵文明之花
。但我们清楚,在那个时候,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他们与文字和文字中的垃圾
没有丝毫的联系,他们保持纯真、天然的品质,因此,他们成为艺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现代之后,劳动人民受教育变成了大众,他们也有权书写自己的历史,倾诉自己的欲望。这
是社会生活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楚,他们已不是古典时期的劳动人民,他们作为艺术的原
资源已不存在。这种论断看起来好像有逆历史潮流的嫌疑,但它实际是希望借用一朵人类的
文明之花来改造这在人类历史上出现有二、三百年的大众,使全人类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
高峰,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达到全面发展”的可能。大众的出现,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内,
便消灭了“上帝”上帝死了、“人”人死了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死了,这
不能不说是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我们必须把这股力量引向何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关人类
未来的问题。
但这一节不是探讨拯救的问题,而是要考察在破碎时代的美学问题。大众的趣味、欲望和利
益倾向无所不在地改变着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历史上的一切地方和文化的外貌、本质。在中
国,小资就像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一样,去到哪里,就如蝗虫般改变那里的颜色、生态
;只有他们不愿去的地方,没有他们不能去的地方。只有他们不愿去的地方,才能保持原来
不变的特色和本质。无论从丽江到青藏高原,无论从流行歌曲到一开始具有前卫色彩的摇滚
乐;无论从报纸到思想类杂志;无论从鲜花盛开的餐桌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小资到处,便是
消费的盛餐,时尚的狂欢地,是虚情假义的娱乐地,是治疗创伤而后又一搏的疗养所。所有
被小资和中产阶级们沾染的场所、艺术品、思想便不可挽回地平庸了,无论它过去如何伟大
,如何有自然特色,无论它是政府或***势力。
在这个层面产生的艺术,包括流行歌曲、插花艺术、高尚住宅区、黄色读物,和绝大部分的
好莱乌影片,以及被平庸情感包裹着的诗歌、满足大众窥视欲的煽情小说。在这里,我不愿
花费太多的笔墨来分析这一层面的艺术的平庸性,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拙作《被平
庸裹挟着的诗歌写作》,它彻底地剖析了中国当前流行的写作传统,指出了它们平庸的内在
根源和必死性,但它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趣味必然存在。它的产生不是应和一种“更
伟大的力量和秩序”,而是应和了市场的规律。它们最内在的动力和口号就是“市场到哪里
,它们就到哪里。”
温情、平庸的层面上的艺术、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强整合能力的东西,它有一个巨大无比的胃
,它的消化能力能吞没一座造化的大山,一座用二千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城市;它一方面使你
觉得人情味很浓,一方面使你觉得似是而非,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被利益最大化规律支配

在一份自称《贵族生活手册》的宣传册中,他们是这样描写宣传他们的高尚住宅:

谁不羡慕古代的人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因为古代人可以放弃一切,在深山老林里归隐,放
弃现世的享乐,但也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怎么能放弃城市为我们提供的社会服务的舞台作为家庭的一分子
,我们怎么能放弃城市为我们的家庭创造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作为一个平常人,城市文明是
无数人辛勤创造的结果,怎么能用放弃的方式拒绝
有没有一个离尘不离城的地方,有没有一个进可服务社会、退可尽享天伦的地方,有没有一
个既可济天下又可修身的地方……
……住则自然,出则繁华。

我不怀疑他们有能力把环境打造得很舒适,但再好的作品也是赝品。在城市里建一个世外桃
源,这也就是市场运作中所谓打文化牌的品牌战略。他们自称这是“不可复制的理想栖居地
”,自称“没有压力、没有喧嚣、没有烦躁,只有宁静、尊贵、从容、优雅……”这一切,
仅仅是表象,本质上,这里确好就是“压力”、“喧嚣”的滋生地。它从里到外惟一的目的
就是调动人们的消费欲,这种消费欲使人们陷入了日复一日的觅食道路,没有终止,没有停
顿的一刻。
在市场的作用下,在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指导下,所有文化、艺术都呈现一种平面化、短暂
性和消费性,它们自身也从未企图进入时间的长河中,因为他们不相信永恒的说法;他们只
有欲望的身体,他们不认为世界有中心,但他们的确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世界的中心了。
海德格尔在谈论贫乏时代的特征时说:“这贫乏的时代甚至不能体验到自身的贫乏。这种无
能——它甚至使该贫乏状态的具有的贫乏性蔽而不明——是这个时代之绝对贫乏的标志。”
①如果我们把荷尔德林、里尔克的诗歌当成贫乏时代的哀歌的话,那么在我们这个破碎时代
,温情、平庸的层面的诗歌写作包括其它文化和艺术就是自身破碎的狂欢,他们不是为
自身的破坏深怀疼痛,像荷尔德林他们为诸神的回归建筑庙堂,而是像布朗运动的分子一样
在一个无序的空间里疯狂纵乐;他们不问明天,他们在“我就是我”的狂妄中陷入对真正美
好事物的麻痹中。
我们用荷尔德林在19世纪的初夜写下的几行诗来结束这一节的思考。这节诗使我们坚信无论
在任何时代,只要有些心灵还活着,还能体悟到疼痛的存在,人类便不会消亡,就会相信—
—希望还存在具有梦想能力的心灵中。

有一件事确定不移:无论接近正午
还是时临夜半,一种尺度常存,
它适合一切人,可也适合自身被规定者,
每个人所去所达之处,皆他能去能达之处。

四、叛逆的层面

威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描述社会的叛逆者时写道:

……每个属于波希米亚人的人,从文学家到职业密诸家,都可以在拾垃圾的身上看到自己的
影子。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反抗社会的低贱地位上,并或多或少地过着一种朝不保夕
的生活。在适当的时候,拾垃圾的会同情那些动摇着这个社会的根基的人们。他在他的梦中
不是孤独的,他有许多同志相伴,他们同样浑身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同样尸冷战场。他的胡
子垂着像一面破旧的旗帜。在他四周随时会碰上暗探,而在梦中却是他支配他们。①

这里,叛逆者与革命家和拾垃圾者一样,都或自愿或被迫远离了普通社会,并成为了它的对
立面。他们是一群对普通社会厌倦或厌恶的人,他们虽然过着或贫困或还相对富裕的生活—
—像波德莱尔有遗产继承的人,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道德伦理和生活目标
,他们把自己安置在一个令别人看了不习惯或避而远之的地方,向他们的敌人投出石块或不
屑一顾的眼光,他们的敌人也用同样的方式回敬他们,甚至更多猛烈、有力。无论是1830年
的巴黎革命者或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的美国嬉皮士,他们那些“筑起街垒的神奇的石头”②
或“在路上”的生活方式都一再地向世人宣告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合作态度。他们像一群在
黑暗中行动的老鼠,在垃圾堆上自由自在地游荡,并随时向现实采取一种隔靴搔痒的叛乱。
他们后来演变成亚文化的代表。现在那些热衷于异质文化的小资们把他们当成了祖师爷把他
们供奉在文化衫或自己的书架上,但事实两者的距离一万八千里,祖师爷们是血泪的生活,
是把自己制成投向庸俗社会的匕首,而小资们只是当成一个奢侈品来消费,祖师爷们大而无
当的理想他们视而无见,他们只看到一个好玩的、具有标新立异的外壳。小资们不知道他们
的祖师爷要埋葬掉的正是他们现在滋滋乐道的秩序和生活方式。
这些被加缪称为“该隐的子孙们”的叛逆者,加缪对他们的定义是:“一个说‘不’的人。
然而,如果说他拒绝,他并不弃绝:这也是一个从投入行动起就说‘是’的人。……在整个
反叛行为中,人整体地、即刻地进入自身的某些方面。因此,他不明显地使某种价值判断介
入进来。尽管这种判断并无多少根据,他还是在危险之中保持着它。他至此保持着沉默,任
凭自己受着绝望情绪的摆布,……”①他们被心理学家马斯洛称为患有“去神圣化机制”的
一群人,他们产生于西方18世纪未到19世纪中期,并一直漫延到20世纪中叶,今天还被一些
愤世嫉俗的青年群体继承着。他们认为他们正置身“无可名状的苦恼”②的世纪之中,他们
深感他们的个人追求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既不听凭现实社会对他们的规
范,也不相信崇高或美好事物在生命和心灵中的存在,他们只有以一种绝望的情绪把自己推
到叛逆的道路上。他们所提供救治生命的药方是愤世嫉俗、自杀、吸毒、自我流放或逃入山
林及象牙塔之中;他们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穴居者或来自末世的人。他们的选择有些类似山洪
暴发,他们以自己的身躯去冲缺任何阻挡他们为所欲为的东西,并随时有同归于尽的准备。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在思考诗人在世界的职责时,他说:“他要歌唱,/为了忘却
/真正生活的虚伪/为了记住/虚伪生活的真实。”《诗人的墓志铭》。但对于叛逆者
诗人来说,他们的职责仅仅是记住“虚伪生活的虚伪”,他们没有“真正生活”,也没有“
真实”,一切他们都不信任,他们把孤独、痛苦、绝望看成了生活的全部。他们惟一结伴而
行的只有他们的精神导师撒旦,他们“把撒旦看作对人的尊严的不可抗拒的诱惑、腐蚀和毁
灭。”③
波德莱尔在《唱给撒旦的祷文》中祈祷:

撒旦啊,我赞美你,光荣归于你
你在地狱的深处,虽败志不移,
你暗中梦想着你为王的天外
让我的灵魂有朝一日憩息在
智慧树下和你的身旁,那时候
枝叶如新般荫蔽你的额头

叛逆者们在撒旦精神的指引下越走越远了,他们已不打算与现实达成和解。他们不像那怀抱
着对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和秩序”信任的人一样,企图有一天依靠梦想的力量来改造现实,
使现实变得富有人性,美好起来。
哈沃托尔纳④在谈到梅尔维尔⑤时说:他不信神,但他在无信仰中却得不到安宁。这句话切
中要害地描述了叛逆者的精神境况,他们在现世的流离失所和动荡是命定,它的诗意也将在
没有归途的黑暗世界游荡。但它作为一种来自撒旦的力量,他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树起了一道
屏障,它成为那些追寻更宽阔、更坚定的诗人无法回避的一种境界。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yhch.huashanlunjian.net
 
第七章 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美的四个层面 世宾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 天地诗心 :: 名人论诗-
转跳到: